我國地大物博,既是陸地大國,又是海洋大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研是推動我們強國戰略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一定要抓好。關鍵的技術要靠我們自主來研發,海洋經濟的發展前途無量"。因此,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和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對建設我國現代化海洋強國至關重要。
青島海大生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家海洋戰略指導下,秉承"承海大愛、蘊生物華"的理念,專注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用科技打造以海藻提取物為基礎的產業鏈,形成以海藻肥料為主業的海洋生物新產業,推動了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為進一步了解海大生物在海洋領域的布局及其在特肥領域的規劃,近日,《北方農資》傳媒記者采訪了海大生物集團董事長單俊偉,聽一聽他對當前特肥行業的看法及未來發展趨勢的把握。
《北方農資》傳媒總編田原(左)和單俊偉(右)合影
產品效果為本 品質領跑市場
據了解,海大生物是一家從事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及相應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現已形成"新型海洋生物肥料、功能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環境保護服務、海洋健康食品供應鏈"四個業務版塊。
談及企業發展的根本,單俊偉強調,產品質量不僅是維系用戶的法寶,也是決定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金牌。"牢牢把握產品質量,要從小事做起,做好細節。海大生物自2000年成立以來,始終嚴把質量關,力求將最好的效果帶給廣大客戶。"單俊偉表示,做企業一定要以用戶為本,堅持把用戶體驗放在首位,賦予用戶最高獲得感。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創造價值,如果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不能為客戶創造價值,那么企業就會迷失方向,失去存在的價值。
"海大生物成立22年來,始終堅持'科學至上、質量至上'的原則,以創新技術為第一要素。這幾年受疫情沖擊影響,實體經濟普遍比較困難,但海大生物有品質、技術做后盾,在疫情期間產品銷量呈現增長態勢。做企業,越是困難越要堅守,還要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將肥料的功能性和特殊性價比做起來,滿足更多客戶的更多需求。"單俊偉說。
當前,受多重因素制約,經濟發展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農資市場也將迎來大規模改革。肥企作為農資領域中的重要支撐資源,勢必要重構產業布局和模式。但萬變不離其宗,產品質量是變革的底層邏輯,是所有調整的核心。單俊偉認為,農資行業在規則上亟待提高,隨著我國社會體系的進步,誠信、質量管控、大數據監管等體系的逐步完善,農資行業會越來越好。
打造硬核實力 謀取長遠發展
硬核實力是企業競爭的主要載體,是直接支持其市場行為的所有可量化物質態要素,包括資本、設備、廠房、人力、專利、產量、收入、利潤、環境等內容,既體現了企業發展的經濟水平,又是企業制勝的先決條件。單俊偉表示,近幾年,功能性海洋生物制品發展較快,但要真正要形成一門產業則需要各種條件匹配,如原材料優勢、規模、加工能力、質量體系、可持續發展能力等。
實驗室一角
據了解,海大生物在2006年建設了海藻生物肥料和海洋生物制品生產基地,截至目前共建有三艘總排水量2萬噸的海洋環保服務平臺;2014年建設了牡蠣全資源化利用和魚蛋白生產加工基地;2017年建設了以海帶為主要原料的海洋健康食品供應鏈加工基地;2020年建設了功能型海洋生物制品產業基地。目前,海大生物新建了108畝地的工廠,第一個4萬平米的車間已經建設完成,第二、三期正在建設中,進一步為企業長遠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單俊偉指出,功能性肥料主打綠色環保、安全高效,強化功能性特點,未來會有很大上升空間,海大生物會堅定不移做下去。"我們要結硬寨、打呆仗,結硬寨就是加強我們的裝備條件,拿出一部分利潤擴大再生產;打呆仗則是牢牢守住科技創新的底線,不玩兒花樣,做給自己看。看做的東西是不是真的創新,能否經得起時間檢驗。"單俊偉堅定地說道。
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寶庫,海藻、魚蛋白、甲殼素等海洋生物資源在肥料領域的應用優勢明顯,是時下農資行業追捧的熱點。因此,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充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海洋生物資源是今后我國海洋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海大生物始終恪守"博大、志遠、創新、超越"的企業精神,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為國家的海洋事業貢獻綿薄之力,這既是單俊偉的初心,也是他前行的動力。
來源:《北方農資》官微 作者/編輯:崔志欣 李倩